当我们去面试的时候,常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:在浏览器里面输入 url,按下回车键,会发生什么?

这个问题涉及浏览器中的运行机制和页面加载流程,并且这些内容也都穿插在我们日常开发中,包括前后端联调、对网页进行性能优化等。

今天我会先跟你聊一聊浏览器中网络请求是怎么进行的,这样你对整个网页渲染会有个更好的认识。

# 页面的请求过程

当我们打开某个网站的页面,浏览器就会发起网络请求获取该页面的资源,我们也可以从控制台看到以下的请求信息:

在 Network 面板里,我们能看到所有浏览器发起的网络请求,包括页面、图片、CSS 文件、XHR 请求等,还能看到请求的状态(200 成功、404 找不到、缓存、重定向等等)、耗时、请求头和内容、返回头和内容等

图中第一个就是网站页面的请求,返回<html>页面。

接下来,浏览器会加载页面,同时页面中涉及的外部资源也会根据需要,在特定的时机触发请求下载,包括我们看到的 PNG 图片、JavaScript 文件(这里没有 CSS 样式,是因为样式被直出在<html>页面内容里了)。

回到前面的问题,实际上当我们在浏览器输入网页地址,按下回车键后,浏览器的处理过程如下:

  • DNS 域名解析(此处涉及 DNS 的寻址过程),找到网页的存放服务器;
  • 浏览器与服务器建立 TCP 连接;
  • 浏览器发起 HTTP 请求;
  • 服务器响应 HTTP 请求,返回该页面的 HTML 内容;
  • 浏览器解析 HTML 代码,并请求 HTML 代码中的资源(如 JavaScript、CSS、图片等,此处可能涉及 HTTP 缓存);
  • 浏览器对页面进行渲染呈现给用户(此处涉及浏览器的渲染原理)。

# DNS 解析

DNS 的全称是 Domain Name System,又称域名系统,它负责把www.qq.com这样的域名地址翻译成一个 IP(比如14.18.180.206),而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 TCP 连接需要通过 IP 通信

让客户端和服务器连接并不是靠域名进行,在网络中每个终端之间实现连接和通信是通过一个唯一的 IP 地址来完成。在建立 TCP 连接前,我们需要找到建立连接的服务器,DNS 的解析过程可以让用户通过域名找到存放文件的服务器。

DNS 解析过程会进行递归查询,分别依次尝试从以下途径,按顺序地获取该域名对应的 IP 地址。

  • 浏览器缓存
  • 系统缓存(用户操作系统 Hosts 文件 DNS 缓存)
  • 路由器缓存
  •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DNS 缓存(联通、移动、电信等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 DNS 缓存服务器)
  • 根域名服务器
  • 顶级域名服务器
  • 主域名服务器

DNS 解析过程会根据上述步骤进行递归查询,如果当前步骤没查到,则自动跳转到到下一步骤通过下一个 DNS 服务器进行查找。如果最终依然没找到,浏览器便会将页面响应为打开失败。

除此之外,我们在前后端联调过程中也常常需要配置 HOST,这个过程便是修改了浏览器缓存或是系统缓存。通过将特定域名指向我们自身的服务器 IP 地址,便可以实现通过域名访问本地环境、测试环境、预发布环境的服务器资源。

那为什么需要配置域名 HOST,而不直接使用 IP 地址进行访问呢?这是因为浏览器的同源策略会导致跨域问题

同源策略要求,只有当请求的协议、域名和端口都相同的情况下,我们才可以访问当前页面的 Cookie/LocalStorage/IndexDB、获取和操作 DOM 节点,以及发送 Ajax 请求。通过同源策略的限制,可以避免恶意的攻击者盗取用户信息,从而可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。

对于非同源的请求,我们常常称为跨域请求,需要进行跨域处理。常见的跨域解决方案有这几种。

  • 使用document.domain + iframe:只有在主域相同的时候才能使用该方法。
    • Chrome 101 版本开始,document.domain 将变为可读属性,也就是意味着上述这种跨域的方式被禁用了
  • 动态创建 script(JSONP):通过指定回调函数以及函数的传参数据,让页面执行相应的脚本内容。
  • 使用location.hash + iframe:利用location.hash来进行传值。
  • 使用window.name + iframe:原理是window.name值在不同的页面(甚至不同域名)加载后依旧存在。
  • 使用window.postMessage()实现跨域通信。
  • 使用跨域资源共享 CORS(Cross-origin resource sharing)。
  • 使用 Websockets

其中,CORS 作为现在的主流解决方案,它允许浏览器向跨源服务器,发出 XMLHttpRequest 请求,从而克服了 Ajax 只能同源使用的限制。实现 CORS 通信的关键是服务器,只要服务端实现了 CORS 接口,就可以进行跨源通信。

DNS 解析完成后,浏览器获得了服务端的 IP 地址,接下来便可以向服务端发起 HTTP 请求。目前大多数 HTTP 请求都建立在 TCP 连接上,因此客户端和服务端会先建立起 TCP 连接。

# TCP 连接的建立

TCP 连接的建立过程比较偏通信底层,在前端日常开发过程中不容易接触到。但有时候我们需要优化应用的加载耗时、请求耗时或是定位一些偏底层的问题(请求异常、HTTP 连接无法建立等),都会或多或少依赖这些偏底层的知识。

另外,从面试的角度看,我们需要掌握 TCP/UDP 的区别、TCP 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内容。

  • TCP 协议提供可靠传输服务,UDP 协议则可以更快地进行通信;
  • 三次握手:指 TCP 连接的建立过程,该过程中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需要发送三个包,从而确认连接存在。
  • 四次挥手:指 TCP 连接的断开过程,该过程中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发送四个包以,从而确认连接关闭。

当客户端和服务端建立起 TCP 连接之后,HTTP 服务器会监听客户端发起的请求,此时客户端会发起 HTTP 请求

# HTTP 请求与 TCP 协议

前面说过,目前大多数 HTTP 请求都是基于 TCP 协议。TCP 协议的目的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,它用来确保可靠传输的途径主要包括两个:

  • 乱序重建:通过对数据包编号来对其排序,从而使得另一端接收数据时,可以重新根据编号还原顺序
  • 丢包重试:可通过发送方是否得到响应,来检测出丢失的数据并重传这些数据。

通过以上方式,TCP 在传输过程中不会丢失或破坏任何数据,这也是即使出现网络故障也不会损坏文件下载的原因。

因此,目前大多数 HTTP 连接基于 TCP 协议。不过,在 HTTP/3 中底层支撑是 QUIC 协议,该协议使用的是 UDP 协议。因为 UDP 协议丢弃了 TCP 协议中所有的错误检查内容,因此可以更快地进行通信,更常用于直播和在线游戏的应用。

也就是说,HTTP/3 基于 UDP 协议实现了数据的快速传输,同时通过 QUIC 协议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,最终实现了又快又可靠的通信。

阅读全文
Last Updated: 11/19/2024, 12:15:43 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