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认识“分治”思想

本节我们要学习的两个排序算法都是对“分治”思想的应用。 “分治”,分而治之。其思想就是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,针对子问题分别求解后,再将子问题的解整合为大问题的解。

利用分治思想解决问题,我们一般分三步走:

  • 分解子问题
  • 求解每个子问题
  • 合并子问题的解,得出大问题的解

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分治思想是如何帮助我们提升排序算法效率的。

# 归并排序

# 思路分析

归并排序是对分治思想的典型应用,它按照如下的思路对分治思想“三步走”的框架进行了填充:

  • 分解子问题:将需要被排序的数组从中间分割为两半,然后再将分割出来的每个子数组各分割为两半,重复以上操作,直到单个子数组只有一个元素为止。
  • 求解每个子问题:从粒度最小的子数组开始,两两合并、确保每次合并出来的数组都是有序的。(这里的“子问题”指的就是对每个子数组进行排序)。 合并子问题的解,得出大问题的解:当数组被合并至原有的规模时,就得到了一个完全排序的数组

# 真实排序过程演示

下面我们基于归并排序的思路,尝试对以下数组进行排序:

[8, 7, 6, 5, 4, 3, 2, 1]
  • 首先重复地分割数组,整个分割过程如下:
  • 首次分割,将数组整个对半分:
[8, 7, 6, 5,| 4, 3, 2, 1]

二次分割,将分割出的左右两个子数组各自对半分:

[8, 7,| 6, 5,| 4, 3,| 2, 1]

三次分割,四个子数组各自对半分后,每个子数组内都只有一个元素了:

[8,| 7,| 6,| 5,| 4,| 3,| 2,| 1]

接下来开始尝试解决每个子问题。将规模为1的子数组两两合并为规模为2的子数组,合并时确保有序,我们会得到这样的结果:

[7, 8,| 5, 6,| 3, 4,| 1, 2]

继续将规模为2的按照有序原则合并为规模为4的子数组:

[5, 6, 7, 8,| 1, 2, 3, 4]  

最后将规模为4的子数组合并为规模为8的数组:

[1, 2, 3, 4, 5, 6, 7, 8]  

整个数组就完全有序了。

编码实现

通过上面的讲解,我们可以总结出归并排序中的两个主要动作:

  • 分割
  • 合并

这两个动作是紧密关联的,分割是将大数组反复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原子项,合并是将原子项反复地组装回原有的大数组。整个过程符合两个特征:

  • 重复(令人想到递归或迭代)
  • 有去有回(令人想到回溯,进而明确递归这条路)

因此,归并排序在实现上依托的就是递归思想。

除此之外,这里还涉及到另一个小小的知识点——两个有序数组的合并。合并有序数组是咱们在第 7 节讲过的一道真题,涉及到双指针法。此处强烈建议印象模糊的同学回头复习一下完整的解题思路。

编码实现

function mergeSort(arr) {
    const len = arr.length
    // 处理边界情况
    if(len <= 1) {
        return arr
    }   
    // 计算分割点
    const mid = Math.floor(len / 2)    
    // 递归分割左子数组,然后合并为有序数组
    const leftArr = mergeSort(arr.slice(0, mid)) 
    // 递归分割右子数组,然后合并为有序数组
    const rightArr = mergeSort(arr.slice(mid,len))  
    // 合并左右两个有序数组
    arr = mergeArr(leftArr, rightArr)  
    // 返回合并后的结果
    return arr
}
  
function mergeArr(arr1, arr2) {  
    // 初始化两个指针,分别指向 arr1 和 arr2
    let i = 0, j = 0   
    // 初始化结果数组
    const res = []    
    // 缓存arr1的长度
    const len1 = arr1.length  
    // 缓存arr2的长度
    const len2 = arr2.length  
    // 合并两个子数组
    while(i < len1 && j < len2) {
        if(arr1[i] < arr2[j]) {
            res.push(arr1[i])
            i++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res.push(arr2[j])
            j++
        }
    }
    // 若其中一个子数组首先被合并完全,则直接拼接另一个子数组的剩余部分
    if(i<len1) {
        return res.concat(arr1.slice(i))
    } else {
        return res.concat(arr2.slice(j))
    }
}

# 编码复盘——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

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的分析,同样是基于分治法。

# 基于数学计算的分析

我们假设规模为 n 的数组对应的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一个关于 n 的函数 F(n)。那么它和自己的两个子数组之间就有如下关系:

F(n) = F(n/2) + F(n/2) + 合并两个数组的时间

合并两个数组的过程一共要对 n 个元素进行一轮循环,因此时间复杂度可以目测出来是 O(n),代入上面公式:

F(n) = F(n/2) + F(n/2) + O(n) = 2^1*T(n/2)+2^0*O(n)

继续细分,两个子数组被划分为四个子数组,仍然遵循上面公式所描述的关系。代入 n/4 后可以得到四个子数组和大数组之间的关系:

F(n/2) = 2*F(n/4)+O(n)   

F(n) = 2*(2*F(n/4)+O(n))+O(n) = 2^2*F(n/4)+2^1*O(n)

这样不断划分下去,直到每个序列里只有一个数位置。对于规模为 n 的数组来说,需要划分的次数为 log(n),用 log(n) 替换掉上述公式中的2的次数,我们就可以得到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:

F(n) = nF(1) + O(nlog(n)) = O(nlog(n))

综上所述, 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 O(nlog(n))。

# 基于逻辑的分析

如果上面的数学公式让你感到不友好,那么我们通过简单的逻辑估算,也可以得出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:

逻辑估算的核心思想是“抓主要矛盾”。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归并排序的代码:

function mergeSort(arr) {
    const len = arr.length
    // 处理边界情况
    if(len <= 1) {
        return arr
    }   
    // 计算分割点
    const mid = Math.floor(len / 2)    
    // 递归分割左子数组,然后合并为有序数组
    const leftArr = mergeSort(arr.slice(0, mid)) 
    // 递归分割右子数组,然后合并为有序数组
    const rightArr = mergeSort(arr.slice(mid,len))  
    // 合并左右两个有序数组
    arr = mergeArr(leftArr, rightArr)  
    // 返回合并后的结果
    return arr
}
  
function mergeArr(arr1, arr2) {  
    // 初始化两个指针,分别指向 arr1 和 arr2
    let i = 0, j = 0   
    // 初始化结果数组
    const res = []    
    // 缓存arr1的长度
    const len1 = arr1.length  
    // 缓存arr2的长度
    const len2 = arr2.length  
    // 合并两个子数组
    while(i < len1 && j < len2) {
        if(arr1[i] < arr2[j]) {
            res.push(arr1[i])
            i++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res.push(arr2[j])
            j++
        }
    }
    // 若其中一个子数组首先被合并完全,则直接拼接另一个子数组的剩余部分
    if(i<len1) {
        return res.concat(arr1.slice(i))
    } else {
        return res.concat(arr2.slice(j))
    }
}
  • 我们把每一次切分+归并看做是一轮。对于规模为 n 的数组来说,需要切分 log(n) 次,因此就有 log(n) 轮。

每一轮中,切分动作都是小事情,只需要固定的几步:

 // 计算分割点
const mid = Math.floor(len / 2)    
// 递归分割左子数组,然后合并为有序数组
const leftArr = mergeSort(arr.slice(0, mid)) 
// 递归分割右子数组,然后合并为有序数组
const rightArr = mergeSort(arr.slice(mid,len))

因此单次切分对应的是常数级别的时间复杂度 O(1)。

再看合并,单次合并的时间复杂度为 O(n)。O(n) 和 O(1) 完全不在一个复杂度量级上,因此本着“抓主要矛盾”的原则,我们可以认为:决定归并排序时间复杂度的操作就是合并操作。

log(n) 轮对应 log(n) 次合并操作,因此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(nlog(n))。

以上两种时间复杂度的计算思路,大家理解其中一种即可,不必死磕。

# 快速排序

快速排序在基本思想上和归并排序是一致的,仍然坚持“分而治之”的原则不动摇。区别在于,快速排序并不会把真的数组分割开来再合并到一个新数组中去,而是直接在原有的数组内部进行排序。

# 思路分析

  • 快速排序会将原始的数组筛选成较小和较大的两个子数组,然后递归地排序两个子数组。
  • 这个描述对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比较抽象,我们直接通过真实排序的过程来理解它:

# 真实排序过程演示

首先要做的事情就选取一个基准值。基准值的选择有很多方式,这里我们选取数组中间的值:

[5, 1, 3, 6, 2, 0, 7]
 ↑       基准      ↑

左右指针分别指向数组的两端。接下来我们要做的,就是先移动左指针,直到找到一个不小于基准值的值为止;然后再移动右指针,直到找到一个不大于基准值的值为止。 首先我们来看左指针,5比6小,故左指针右移一位:

[5, 1, 3, 6, 2, 0, 7]
    ↑    基准      ↑

继续对比,1比6小,继续右移左指针:

[5, 1, 3, 6, 2, 0, 7]
       ↑ 基准      ↑

继续对比,3比6小,继续右移左指针,左指针最终指向了基准值:

[5, 1, 3, 6, 2, 0, 7]
         基准      ↑
          ↑

此时由于 6===6,左指针停止移动。开始看右指针:

右指针指向7,7>6,故左移右指针:

[5, 1, 3, 6, 2, 0, 7]
         基准   ↑
          ↑

发现 0 比 6 小,停下来,交换 6 和 0,同时两个指针共同向中间走一步:

[5, 1, 3, 0, 2, 6, 7]
             ↑ 基准
             ↑   

时 2 比 6 小,故右指针不动,左指针继续前进:

[5, 1, 3, 0, 2, 6, 7]
             ↑ 基准
           right↑
               left   

此时右指针所指的值不大于 6,左指针所指的值不小于 6,故两个指针都不再移动。此时我们会发现,对于左指针所指的数字来说,它左边的所有数字都比它小,右边的所有数字都比它大(这里注意也可能存在相等的情况)。由此我们就能够以左指针为轴心,划分出一左一右、一小一大两个子数组:

[5, 1, 3, 0, 2]   
[6, 7]

针对两个子数组,重复执行以上操作,直到数组完全排序为止。这就是快速排序的整个过程。

编码实现

// 快速排序入口
function quickSort(arr, left = 0, right = arr.length - 1) {
  // 定义递归边界,若数组只有一个元素,则没有排序必要
  if(arr.length > 1) {
      // lineIndex表示下一次划分左右子数组的索引位
      const lineIndex = partition(arr, left, right)
      // 如果左边子数组的长度不小于1,则递归快排这个子数组
      if(left < lineIndex-1) {
        // 左子数组以 lineIndex-1 为右边界
        quickSort(arr, left, lineIndex-1)
      }
      // 如果右边子数组的长度不小于1,则递归快排这个子数组
      if(lineIndex<right) {
        // 右子数组以 lineIndex 为左边界
        quickSort(arr, lineIndex, right)
      }
  }
  return arr
}
// 以基准值为轴心,划分左右子数组的过程
function partition(arr, left, right) {
  // 基准值默认取中间位置的元素
  let pivotValue = arr[Math.floor(left + (right-left)/2)]
  // 初始化左右指针
  let i = left
  let j = right
  // 当左右指针不越界时,循环执行以下逻辑
  while(i<=j) {
      // 左指针所指元素若小于基准值,则右移左指针
      while(arr[i] < pivotValue) {
          i++
      }
      // 右指针所指元素大于基准值,则左移右指针
      while(arr[j] > pivotValue) {
          j--
      }

      // 若i<=j,则意味着基准值左边存在较大元素或右边存在较小元素,交换两个元素确保左右两侧有序
      if(i<=j) {
          swap(arr, i, j)
          i++
          j--
      }

  }
  // 返回左指针索引作为下一次划分左右子数组的依据
  return i
}

// 快速排序中使用 swap 的地方比较多,我们提取成一个独立的函数
function swap(arr, i, j) {
  [arr[i], arr[j]] = [arr[j], arr[i]]
}

# 编码复盘——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

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的好坏,是由基准值来决定的。

  • 最好时间复杂度:它对应的是这种情况——我们每次选择基准值,都刚好是当前子数组的中间数。这时,可以确保每一次分割都能将数组分为两半,进而只需要递归 log(n) 次。这时,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思路和归并排序相似,最后结果也是 O(nlog(n))
  • 最坏时间复杂度:每次划分取到的都是当前数组中的最大值/最小值。大家可以尝试把这种情况代入快排的思路中,你会发现此时快排已经退化为了冒泡排序,对应的时间复杂度是 O(n^2)
  • 平均时间复杂度: O(nlog(n))

# 小结

经过两节的学习,大家已经掌握了前端算法面试中最常考、最关键的5种排序算法。对于已经学过的这些知识,希望大家课下多消化多反思,以“默写”为目标去反复熟悉每一个算法。

排序算法的学习,对于培养大家的时间效率敏感度、提升算法优化思维等方面是大有裨益的。在整个算法知识体系中,还有一些虽然不常考察,但同样有趣的排序算法,比如基数排序、桶排序、堆排序等等,在这里推荐学有余力、时间充裕的同学课下多读多看,在排序算法这个专题下更进一步。

阅读全文
Last Updated: 6/29/2024, 4:00:15 AM